歡迎光臨花家海洋教室
今天來教大家去潮間帶最最最容易上手的拾螺,另外再教大家怎麼挖螺喔!
好啦~其實這篇文章的素材準備是2012年就拍了,其中也有2013年補充拍的.....但不小心就拖到2016年了
首先,我們來到潮間帶,只要懂的潮間帶的人,其實是餓不死的唷!
本篇主角出現,珠螺,看的出在哪嗎?
外表看似不起眼,其實是珠螺,身上長滿了有的沒的,所以才這樣的
在這唷!
立刻躲起來
這上頭也有
珠螺,俗稱大頭仔,一般我在家都直接說要吃螺仔,指的就是珠螺
餐廳、家中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螺
偶遇的石蚵,石蚵一般都不像養殖的那麼大那麼肥,但價錢比較好就是了,量很少
途中躺了一顆紅鬍.......很少有這麼大喇喇躺在沙上的紅鬍
關於挖紅鬍跟處理的文章,請看相貝殼這篇
正常來說貝殼都是躲這樣的
看見大狗仔囉!
也有寫過一篇很詳細的文,請看抓大狗仔與超美味大狗仔酥這篇
淡定的吃東西
貝殼、蚵仔在水裡會打開殼來呼吸,走路輕點不驚動到牠們就可以看到這樣,要找也好找
一闔上殼,說實在真要眼力好才看的到
闔起來囉!
薄殼仔,關於各種找尋貝殼的方法,可以看刺貝殼這篇
抓到一隻抱卵的大狗仔,而且超小隻
大狗仔應該是螃蟹當中挺笨挺好抓的一種.....
把牠放到手上
俯視圖XDD
其實這樣真的沒什麼威脅性.......
本次的目的是拾螺非抓大狗仔,再者遇上有抱卵的螃蟹,還是希望放牠們條生路,守護我們的海洋
掰掰囉~要當個好媽媽唷XD
又顆大的紅鬍
長一堆有的沒的,所以有時候很難認
又遇到一隻河豚,抓來玩玩就讓牠回去
水汪汪的大眼睛真的很可愛
超小隻的螃蟹
珠螺的外觀其實是這樣的,只是遇到很多比較懶散的,身上會長很多青苔有的沒的
珠螺很好撿,看到拔下來就對了
石頭翻一翻都看的到,只是有大有小
近海大家容易去的潮間帶當然是小的比較多,都被撿完了,若是深海要開船去潛水的,大多都很大,與珊瑚礁共舞這篇就有拍到潛水拾的
這種螺也可以吃
很多空殼都有躲寄居蟹,但我實在沒耐心等到牠出來......
拾螺時偶爾會不小心撿到寄居蟹的,等到煮熟挖螺時就看到紅紅的寄居蟹跑出來了XDD
長的跟燒酒螺很像的黑瘤海蜷
俗稱石趴仔的射線青螺,可以吃
又一隻小螃蟹,很迷你
指頭大
賴在手套上不下去了
算了隨牠去
繼續找珠螺,小螃蟹也繼續停手上亂爬
跟一旁的大狗仔比起來,體型差很多
挖到小蝦蝦
爬呀爬呀
拍完照就讓牠回家囉!
發現珠螺,背景還有隻大狗仔
還來不及縮回去
在這裡~
倒吊
跟我回家吧~
這一天撿到的貝類
遇上一隻超小的蟹媽媽
拾完螺或貝殼,往回走的路上會找窟比較大的水堀,將拾到的東西簡單清洗一番
花媽不小心敲壞了.....
既然看完了潮間帶怎麼找螺,那麼接下來就教大家怎麼挖螺,這是有技巧的喔!
所有螺類清洗過後,水煮,煮熟了再來挖
我們要準備的工具是針,非常古老吧!
最右邊的白鐵針是特意做的,一般傳統都是用珠針,放在透明的罐子內,上頭是紅蓋子,相信很多澎湖人家裡都有這樣的針罐
找這顆來為大家示範
首先,將針插進縫裡
清清挖一下
因為珠螺的尾巴是彎的,直接拉出來會斷掉,所以要繞圈
慢慢的尾巴就出來了
完美(拍拍手)
接著把口蓋弄掉,這是我的方法
挖好的珠螺可以直接這樣吃,也可以弄醬油加上蒜頭拌一拌,另一種做法就是炒
一般大家都先把肉挖好,冰起來,要吃再拿出來炒
花媽跟一般高手,通常是拿針刺進去後,稍微挖出來時就用左手指甲把口蓋弄掉
之後跟上面步驟一樣挖出來
小時候最常挖斷尾巴,就會變這樣
珠螺若是黃尾巴,比較甜,綠色尾巴的有時候會苦
來請花媽示範,刺進去後挖起來後就把口蓋弄掉
繞一圈,注意到口蓋已經被拿掉囉!在花媽的左手上
輕輕鬆鬆
挖好的珠螺就放一盤,其實邊挖邊吃也是一種樂趣喔!
拍了段影片讓花媽教大家怎麼挖珠螺,雖然她速度有點快......
另外蜑螺部分很好挖,不需要像珠螺那樣還要繞來繞去
因為當時跑去吉貝沒帶 G12去,所以只用手機簡單拍幾張照跟錄一小段影片
直接把針插進縫裡
挖起來,左手撥掉口蓋,再拉起來就行了,是個完全不用技巧就可以上手的螺
超級簡單的
由花榴槤來為大家示範
會了珠螺,蜑螺類的根本就不用教啦~
榴槤說的"吐屁"指的是將口蓋撥掉這件事,把影片傳給親戚看大家都笑翻了,一直吐槽她
改天再來教大家如何做螺的料理,很常見的炒螺仔
我本身非常愛吃珠螺,好下飯,所以又被封為"螺仔妹"
其實我覺得跟醬油有關,因為兩者很搭咩!我很愛醬油所以很早就被封為"醬油妹"......
很簡單又好吃的一道料理,下次花媽有要炒再來寫篇花家烹飪教室
看了以上的教學,是不是覺得拾螺真的是潮間帶當中很親民簡單的一個活動呀!
重點是也很好吃,料理方法又不難,也難怪珠螺會成為潮間帶當中經濟價值高的螺種
有機會不妨也帶小朋友走走潮間帶,自己拾螺自己挖螺,吃起來應該很有成就感唷!